
名稱由來:
「雞屎藤」名字的由來,其實和它的葉子有關。當它的葉子被揉碎之後,就會散發出一種和雞屎臭味相近的草青味。
據《綱目拾遺》記載:「搓其葉嗅之,有臭氣,未知其正名何物,人因其臭,故名臭藤。」
特徵:
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,長100-200米,基部木質。
藥理作用:
祛風利濕,消食化積,止咳,止痛。
功效與用法:
1、用雞屎藤根、藤各50g,酒水煎服,可以用來治療風濕筋骨痛,跌打損傷,外傷性疼痛等症狀;
2、用雞屎藤根200g,紅小芭煎頭200g,燉雞服用,對於婦女虛弱咳嗽,白帶腹脹有良好的功效;
3、用鮮雞屎藤100g酒水煎服;同時用鮮葉搗爛敷患處,能有效治療背疽;
4、用鮮雞屎藤根或莖葉100g,水煎服,可以用來緩解並治療闌尾炎。
美食(雞屎藤茶粿)
雞屎藤茶粿源於客家文化,特別會在清明節食的應節食品。
禁忌:
1、脾冷者不可食雞屎藤,孕婦也要忌服雞屎藤。
2、雞屎藤多用會引起胃腸道不舒服,建議適量服用。
3、嬰幼兒不宜服用雞屎藤,嬰幼兒體質弱,易對身體不利。
雞屎藤性質平和,但若過量食用,會引起脾胃虛寒不適。脾胃虛寒的人士及孕婦皆不宜食用雞屎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