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稱由來:

古人稱「山藥」為「薯蕷」。唐朝的時候,為了避諱唐代宗李豫,因為薯「蕷」與李「豫」同音,而改稱為「薯藥」。到了宋朝,又為了避諱宋英宗趙曙,因為「薯」藥與趙「曙」同音,又改稱為「山藥」。後來「山藥」就一直延用至今。

特徵:

多年生蔓性草本。地下有球形或圓筒形的塊莖,塊莖表皮黑褐色或深紅色,密生鬚根。

藥理作用:

性平、味甘,歸脾、肺、腎經,《本草綱目》:「益腎氣,健脾胃,止泄痢,化痰涎,潤皮毛。」

可以消除疲勞、強壯身體,還可以抗老化,達到美容的效果。

山藥補中、益氣、耳目聰明,除了有降血糖功效,也能促進小腸蠕動及增加吸收能力,增強免疫機能與延緩衰老。

功效與用法:

1、用鮮山藥100克洗淨後蒸30分鐘,去皮蘸白糖適量食用。有補益脾胃、滋養肺腎的功能。

2、山藥洗淨去皮,切為小碎塊,羊肉洗淨切碎,將山藥、羊肉、大棗與大米同煮為粥食用。有溫補脾腎、益胃固腸的功效。

食用

山藥南瓜粥

食材:米飯1碗、山藥1小塊、紅蘿蔔1小塊、南瓜1小塊、絞肉少許、白胡椒粉少許、醬油適量、鹽巴少許

做法:

山藥、紅蘿蔔、南瓜切小塊。

所有食材放入電鍋內鍋,加2碗水,蓋上鍋蓋燉煮。

電源跳起時,加入醬油及其它調味拌勻即可。

禁忌:

1、腎臟不好者:山藥富含鉀離子,腎功能較虛弱者食用要節制,洗腎者宜避食。

2、荷爾蒙失調者:山藥本身雖然很溫和,但含有荷爾蒙雌激素以及類雌激素,對患有子宮肌瘤等荷爾蒙類型症狀的人,可能會刺激疾病成長,若長期服用,恐將造成子宮肌瘤、子宮內膜異位或乳房纖維腫脹等問題。

3、習慣性便秘者:山藥有收澀作用,中醫認為可以止瀉,因此,習慣性便秘者不宜多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