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徵:

植株具濃烈香氣。葉互生,葉片卵狀橢圓形,羽狀深裂,葉緣有粗齒,表面有白色腺點,葉面綠色,葉背呈綠白色有白絲絨毛。

分家艾與野艾。家艾葉面散佈腺點,野艾則無腺點分佈; 家艾瘦果無冠毛,而野艾瘦果則具有冠毛。

兩者在醫療用法及效用上大抵相同。

藥理作用:

艾葉具有抗菌、抗病毒作用;平喘、鎮咳及祛痰作用;止血及抗凝血作用;鎮靜及抗過敏作用;護肝利膽作用等。

除了食用,艾草還可以點燃可當作蚊香驅趕蚊蟲、調經止血、安胎止崩、散寒除濕之效、治月經不調、經痛腹痛、流產、子宮出血、根治風濕、頭風、月內風、靜心、收驚。

功效與用法:

內服:可將艾草加入中藥作身體調理。

入菜:可以當養生食材,製作料理加入日常飲食,坊間有多款艾草食譜可供參考,例如艾草麻糬。

艾炙:燃燒艾條以溫經通絡,亦可加熱艾草包或使用艾草貼敷下腹或肩頸。

美食(艾糍)

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,艾糍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。

禁忌:

1、於過勞、過飽或發燒時不宜使用艾草養生,過量使用有機會損害肝臟、中樞神經、血管。

2、艾草的成分可能對胎兒或嬰兒產生不良影響,因此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該避免使用燒艾驅蟲。

所謂「是藥三分毒」,大家無論在進食抑或煙熏驅蟲時,都應留意自己的身體反應,最好就先咨詢 專業醫師的建議,以避免不良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