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名稱由來:
「金銀花」一名出自《本草綱目》 :「由於忍冬花初開為白色,後轉為黃色,因此得名金銀花。」
一般來說,金銀花三月開花,花香宜人,花剛開放的時候顏色是白的,一兩天之後便變成黃色,所以就叫做「金銀花」。
特徵:
金銀花爲半常綠藤本蔓生,能攀援依附、匍匐於地,也可立地成型生長。用於山坡丘陵、沙荒薄地的水土保持,防風固沙。初開花為白色,後轉為黃色,隨著時間的增加會逐漸變黃,所以一株可見白色與黃色齊開。
藥理作用:
清熱解毒、涼血化瘀之功效,主治外感風熱、瘟病初起、瘡瘍疔毒、紅腫熱痛、便膿血。
功效與用法:
可以煎水代茶,或者煎服為主,大火煮沸後轉文火煮15分鐘便可。可疏散風熱,清瀉裡熱。
一般以生品為佳,熱毒血痢則以炭炒為主。
解表宜輕用5g-10g,解毒宜重用15g-20g。
食用(燉湯)
銀花參貝湯
材料:金銀花10g,西洋參10g,川貝母10g,雪梨1個,白砂糖適量。
將上述材料擇淨,雪梨洗淨,切塊,與諸藥同放鍋中,加清水適量,浸泡片刻,大火煮沸后,轉小火再煮10分鐘即成,去渣取汁,白砂糖調服,每日1劑。可清熱養陰,潤肺止咳。
禁忌:
1、金銀花可能會減緩血液凝結速度,因此手術進行時,或是手術完成之後,傷口可能會有大量流血的風險。在排定手術時間後,至少2個星期以上都不要服用金銀花。
2、過敏體質的人皮膚接觸到金銀花,可能會起疹子。
3、脾胃虛寒,氣虛瘡瘍膿已清和慢性腫瘍潰瘍者需謹慎考慮是否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