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科
主旨
使用資訊科技提高教與學的質素,發展以學生為主導、均衡發展的教學模式。在學習過程中,讓學生發揮創意、學會分析、學會合作。最終,培養學生成為既通曉又能靈活應用資訊科技的人材,以及終身自學的態度。
課程目標
資訊素養與自學能力:
培養學生的良好資訊素養,提升自學能力及自我監控能力,成為廿二世紀的小主人。
計算思維與編程:
加強編程知識與技巧運用,開展計算思維之路。
硬件應用與跨學科:
引入可編程硬件,將編程與現實問題及其他科目結合,邁向創客之路。
多元學習歷程:
組織校內培訓及參加校外比賽或活動,提供多元化學習平台。
教師專業發展:
強化教師使用軟硬件及教學技巧培訓,提升教學信心與成效。
電子學習資源整合:
彙集並運用教材配套學習軟件,豐富電子學習課堂,激發學習興趣。
校園開放學習空間:
配合課外活動開放電腦室,增加學生自主使用電腦學習機會。
課程特色
課程以「創客精神」與「跨學科整合」為核心特色,具體表現如下:
1. 學生主導之專案式學習:
學生以小組形式策劃並執行資訊科技相關專案,從需求分析、程式設計到成果展示,全程培養自主學習、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。
2. 程式設計與硬件實作並重:
除了傳統程式語言教學,實作環節將引入Arduino、micro:bit 等可編程硬件,結合感測、控制與應用,從軟體延伸到具體物聯網(IoT)原型開發。
3. 跨領域整合與跨科目連結:
課程內容與數理、設計與科技、甚至語文或美術等其他學科結合,例如利用程式產生數學圖形、以資訊工具設計多媒體作品,提升學生跨領域思考。
4. 豐富校外競賽與實地參訪機會:
定期組隊參加全港及國際性程式設計、機器人競賽,並安排參訪科技公司及研創園區,拓展視野並將所學應用於實際場域。
5. 完善的電子化教學資源:
整合市面優質學習軟件和平臺(如 Scratch、Python 線上編輯器、虛擬實境工具),並提供教學影片、線上測驗與自主學習模組,支援課堂外延伸學習。
6. 開放式電腦學習空間:
除了定期排課,課後電腦室全天候開放,師生可隨時利用校內硬體資源進行程式實作與專題研習,營造自主、靈活的學習氛圍。